男性”不举”的识别与应对:一位泌尿科医生的临床观察

2025年07月24日/ 浏览 3


作为从业20年的泌尿科医生,每天接诊的ED(勃起功能障碍)患者中,约有60%在就诊前已默默忍受症状2-3年。这个数据让我深感痛心——很多本可早期干预的情况,因讳疾忌医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今天,我想用最通俗的语言,带大家正确认识”不举”的真实表现。

一、临床分级:不只是”硬不起来”那么简单

在诊室里,我常对患者说:”勃起功能障碍就像感冒分轻重,不能把所有情况混为一谈。”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(IIEF-5)标准,我们通常分为三级:

  1. 轻度症状(16-21分)

– 晨勃次数减少但未消失
– 需要较强性刺激才能勃起
– 性交成功率约60%-70%
– 关键特点:勃起硬度如去皮香蕉

这类患者最容易被忽视,很多人误以为是”年纪大了正常现象”。上周接诊的42岁程序员王先生就是典型,他以为加班疲劳导致的状态不佳,实际上已处于ED早期阶段。

  1. 中度症状(8-15分)

– 晨勃每月出现≤3次
– 需要持续物理刺激维持勃起
– 性交成功率约30%-50%
– 关键特点:勃起硬度如带皮香蕉,常伴早泄

  1. 重度症状(≤7分)

– 基本无晨勃反应
– 任何刺激都无法获得有效勃起
– 无法完成性交
– 关键特点:勃起硬度如豆腐(如果有勃起)

二、容易被忽略的伴随症状

很多患者只关注勃起硬度,却忽略了其他重要信号。在我的临床笔记中,这些伴随症状出现率高达78%:

  1. 心理预警信号

– 性欲明显减退(持续1个月以上)
– 性幻想频率降低
– 逃避亲密接触
– 典型案例:曾有位中学教师因害怕伴侣失望,连续3个月找借口回避性生活

  1. 生理连锁反应

– 射精后异常疲乏
– 会阴部隐隐作痛
– 夜间排尿次数增加
– 值得注意:这类患者往往先就诊于内科或疼痛科

  1. 晨勃的临床意义
    今早刚接诊的病例很有代表性:56岁的企业家李先生声称”性生活完全正常”,但睡眠实验室监测显示其夜间勃起次数从健康时的3-5次降为0-1次。这提示我们:晨勃消失往往早于主观症状出现6-12个月。

三、自我评估的五个关键问题

在门诊时,我常让患者用这五个问题做初步自测(每个问题0-5分):

  1. 获得勃起的自信程度如何?
  2. 勃起硬度能否达到插入标准?
  3. 性交过程中维持勃起的困难程度?
  4. 维持勃起至性交完成的难度?
  5. 性交满意度如何?

总分≤21分建议就医,这里要特别强调:很多患者自评时容易高估2-3分,这与心理防御机制有关。

四、必须警惕的危险信号

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我的建议是立即就诊:

  1. 突发性ED(72小时内)
    可能是心血管事件的预兆,去年有位患者就是因ED就诊查出冠状动脉狭窄

  2. 伴随血精
    提示可能存在生殖系统炎症或肿瘤

  3. 疼痛性勃起
    需排除佩罗尼氏病等器质性疾病

  4. 激素失衡表现
    如乳房发育、体毛脱落等

结尾处我想对所有读者说:ED就像身体的警报器,它的出现不是对你的否定,而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。在我的从医生涯中,早期干预的成功率超过92%,关键就在于破除”病耻感”,以科学态度对待。下次门诊,希望见到的是及时就医的你,而不是拖延数年后情况加重的患者。

picture lo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