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举的原因及治疗方法,不举是什么病

2025年07月27日/ 浏览 2


一、现象背后的复杂成因

作为泌尿外科临床医师,我接触过大量ED患者。首先要明确的是:勃起功能障碍(Erectile Dysfunction)不是单一疾病,而是身体发出的综合预警信号。

(一)器质性因素(临床占比约70%)

  1. 血管性病变: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(患病5年以上者ED发生率超50%)、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阴茎海绵体供血不足
  2. 神经传导障碍:脊髓损伤、多发性硬化症、前列腺根治术后神经损伤
  3. 激素失衡:睾酮水平低于300ng/dL时显著影响勃起质量(我院2022年统计显示35%患者存在低睾酮)

(二)心理性因素(年轻患者主要诱因)

上周接诊的28岁程序员案例很典型:工作压力导致持续焦虑,体检无器质病变,但存在”表现焦虑”(Performance Anxiety)的恶性循环。


二、阶梯式治疗方案

在临床实践中,我们遵循”先无创后有创”的阶梯治疗原则:

(一)基础治疗阶段

  1. 生活方式干预(效果常被低估):

    • 每周4次30分钟有氧运动(快走即可)可提升血管内皮功能
    • 地中海饮食模式(橄榄油、深海鱼、坚果)改善血管弹性
    • 戒烟(尼古丁使阴茎动脉收缩率达30%)
  2. 心理咨询
    采用CBT(认知行为疗法)处理焦虑,配合”性感集中训练”(Masters-Johnson疗法)

(二)药物治疗(需严格遵医嘱)

  • PDE5抑制剂:西地那非(25-100mg/次)有效率76%(我院2023年数据)
  • 低剂量睾酮替代:仅适用于血清睾酮<300ng/dL者
  • 注意:硝酸酯类药物患者绝对禁忌使用PDE5抑制剂

(三)进阶治疗手段

当口服药物无效时:
1. 真空负压装置(VCD):即时有效率85%,适合老年患者
2. 阴茎注射疗法:前列地尔注射液,需专业医护培训
3. 血管手术:仅适用于明确动脉狭窄的年轻患者


三、必须警惕的认知误区

在门诊中,我发现患者普遍存在三个错误认知:
1. “偶尔失败就是ED”:正常男性20%勃起不成功属于生理波动
2. “补药万能论”:某些”补肾”保健品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类似物(去年查处案件显示34%样品含药物成分)
3. “年龄决定论”:70岁以上男性仍可维持规律性生活(哈佛老年研究证实)


四、预防与康复管理

建议40岁以上男性建立健康档案:
1. 每半年检测:空腹血糖、血脂四项、睾酮水平
2. 定期进行IIEF-5量表自评(国际勃起功能指数)
3. 伴侣共同参与治疗(临床数据显示伴侣支持可使疗效提升40%)

记得上周复诊的王先生(52岁),通过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+低剂量药物治疗,IIEF评分从12分提升至22分。这印证了ED可防可治,关键是要打破羞耻感,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
picture loss